(两会 近观)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习近平定向新征程 2023-03-13 22:59:15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杨磊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习近平定向新征程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举行闭幕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发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号召。
今年是开局之年,也是换届之年。外界希望了解,中共二十大后,中国执政党的主张怎样凝聚共识,转化为国家意志;也期待感知,中国领导人在新起点上发出的鲜明信号。
习近平提出的三个 无负 ,或可组成诠释中国新征程方向的坐标系。
无负时代,因为这映照了当下世界。
这个时代,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节点,中国对此有更切身感受。这些年里,中国深度拥抱世界并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种种变化诉说着同样的逻辑: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新征程上,中国与世界同行的脚步一如既往。翻开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的本质要求,既强调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传递出 胸怀天下 的价值取向。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今次讲话中,习近平再次面向世界发出契合时代潮流的声音。这些旨在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的宣示,表达的也正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合作共赢的叙事。
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无负历史,因为这连接过去与未来。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过许多磨难。
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列强欺凌、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之苦。 听完习近平这段沉重的叙述,即便对历史不甚熟悉的人们,对照今日之中国也难免心生感慨。
回顾中国一路走来经历的困难、遇到的挑战、遭受的挫折,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正是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习近平今次再谈历史,要求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不仅是敲响警钟、叩问初心,更是冀望人们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
无负人民,因为这既是动力也是责任。
在人代会会议这个汇聚最广泛民众声音的场合,习近平阐释施政理念,开篇第一句都不忘衷心感谢人民信任,通篇讲话也离不开人民福祉。
从十年前他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五年前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到今次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观察认为, 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是中国决策者治国理政的着力导向和价值标尺。
新征程上亦应如此。突出 人民 ,意味着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就前往陕西延安,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2023年春节前夕,他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询问的也是 菜篮子 米袋子 果盘子 等 最重要的小事 。这些关切背后,让个体与国家发展最大程度同频共振。
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习近平此次讲话中列出的 民生清单 ,直指中国民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些聚沙成塔的宏伟目标,更清晰诠释出他心中的 人民至上 。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如何开局破题,细化为 施工图 ,本次两会呈现了清晰答案。习近平的讲话中,一条映照时代、沉淀历史、紧扣人民的道路,指引着中国人更美好的未来。(完)